原创 王维洁 洁姐育儿信箱
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 王维洁 主治医师
俗话说: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,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。养育孩子,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,家长们希望孩子啥啥都好,给孩子好的环境、优质的食物、良好的教育,但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,孩子在您设定的模式里缺乏自己思考和创造的能力。
儿保门诊中来了大宝宝我总会和TA们聊聊天:“宝贝你几岁啦!”“你是男宝宝,还是女宝宝呀?”,可是孩子看着我还没有开口,家长们就会代孩子说:“医生,我们宝宝两岁啦!我们是弟弟……”。这时我会对家长说:“我是在和孩子说话呢!家长不要太积极,诊疗中我和孩子聊天可以间接了解孩子言语发育和社交行为能力,同时又可以缓解孩子对医生的恐惧,拉近医患关系。”
孩子的各种不会可能是你没有给与机会
门诊中经常有家长会问:“医生,我家孩子5个月了怎么还不会翻身?”“9个月宝宝怎么还不会爬呢?”“宝宝2岁了为啥还不会说话呢?啥都听得懂?……
其实孩子的各种不会,家长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,首先从自己的带养方式上思考一下,您有没有给孩子练习的机会。小宝贝睡觉老是嗯嗯唧唧的,家长认为孩子不舒服抱起宝贝让TA好好睡,抱着抱着孩子就养成了抱睡习惯,老抱着让孩子怎么练习翻身呢?孩子该翻身的时候不会翻身,爬的进程就会延后,爷爷奶奶们觉得孩子趴着怪累的,孩子就这么被关爱着大运动发育迟缓了。
家长不要做宝宝的“奴隶”,宝宝不用开口只要“指示”,小手一指、嘴巴一嘟家长就知道孩子要干啥,需求马上得到满足,小家伙就就这样懒惰的“语迟”了,讲话不需要,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都知道我要干啥!
家长多放手、少限制,有时还要装糊涂、不要太勤快。
孩子听话的未必是好,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
家长总想自己的孩子是个听话的好孩子,其实,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件坏事,孩子的小脑袋有着各种奇思妙想,家长喜欢根据自己的思维让孩子按指示做事,但是这样可能忽略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,孩子的创造力就不会被发掘,才能没有办法展现这不就憋屈的不听话起来。
家长需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野和思维去思考一下问题,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要马上制止,看看孩子想要做啥?想要表达啥意思?家长要学会聆听,学会发觉孩子的各种闪光点。脏点、乱点没关系可以事后和孩子一起清洁和整理;孩子好动就让他动促进精力消耗,找到孩子的关注点让TA自己静下来;有小危险的举动,家长做好防护,让孩子尝试,自己体会危险才能避免危险。
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,学会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因人施教。
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
养儿育女的那些事,是有大学问的。家长们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、情不自禁、不由自主的,但是爱要用对方式方法。
孩子的“懒惰和不会”可能是家长惯出来的。添加辅食增加细颗粒状食物孩子就犯恶心,家长一味地将食物研磨打糊,孩子进食不用咀嚼,吞咽就可以了,这样孩子咀嚼-吞咽功能不协调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喂养困难和言语迟缓,家长坚持把辅食逐渐变粗,孩子很快就会适应,学会咀嚼。想让孩子吃饭好,必须从让孩子乱抓乱摸,脏、乱、差是开始,手嘴协调、适度饿,自给自足才能吃饭香。
孩子的睡眠问题老是困扰着家长,希望孩子能睡的安稳、早点睡整觉,生怕孩子睡的不好影响大脑发育,抱着、哄着、晃着孩子还是落地醒、睡眠不安,家长要舍得孩子睡眠哭闹,轻轻拍拍不抱起,让孩子在自己的小床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睡眠安全感。
养育孩子需要教会孩子各种生存和生活技能,让孩子在不断学习中收获成长。
阅读原文